• <tbody id="8iz2d"></tbody>
  • <button id="8iz2d"></button>

    產品展示
    榮譽資質
    • 營業執照
    •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 質量服務信譽企業證書
    •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 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證書
    聯系我們
    行業新聞
    您的位置:|<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電力設備市場蛇年十大“好聲音”
    發布時間:2013-04-09 17:07:00  瀏覽:

    電力設備市場蛇年十大“好聲音”
     

      特高壓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政策:1月7日~9日,國家電網公司召開2013年工作會議,從今年起的8年間,該公司將投資約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9.4萬千米、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4.6億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同時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按照特高壓電網發展規劃,從2013年起,特高壓將進入全面加快發展、大規模建設的新階段。

      解讀:1月18日,“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多家設備企業從中受益。2013年,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和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項目或將取得開工。目前,浙北-福州線路已經取得全部國家級支持性文件,將最先獲準開工。預計三大主設備———變壓器、電抗器和GIS招標金額約為38億元,其中GIS約為24億元。事實上,“十二五”期間剩余特高壓交流線路還有約390億元主設備招標,其中變壓器、電抗器和GIS分別為102億元、43億元和242億元。

      3000億脫銷環保設備市場釋放

      政策: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 《關于擴大脫硝電價政策試點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將脫硝電價試點范圍由現行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燃煤發電機組,擴大為全國所有燃煤發電機組;同時,脫硝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8厘錢。從2013年起,全國火電廠煙氣脫硝將進入集中爆發期。按照要求,到2015年,國內已運行和新建火電機組要全部安裝煙氣脫硝設施,以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要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減排8%和10%的總體目標。

      解讀: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國近10億千瓦的火電機組脫硝任務將能如期完成,近3000億元的市場有望逐步釋放到位,今年全國新增火電廠脫硝裝機規??蛇_1.5億千瓦。脫硝市場加速擴容后,在脫硝工程、低氮燃燒、SCR及催化劑市場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公司將獲得較大發展;具備前段脫硝技術能力的公司、從事脫硝工程EPC和BOT的公司、從事脫硝監測業務的公司將從中受益。目前來看,國內一線廠商脫硝產品及工程服務毛利率普遍在20%到40%之間,訂單量充裕。

      核電設備國產化訴求強烈

      政策:2012年12月底,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12年調整)》,調整后的新目錄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據了解,2012年目錄新增的核電設備共16項,包括反應堆主冷卻劑泵、核島直流不間斷電源、非能動余熱排出熱交換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安全殼、核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主給水泵組、核安全三級及以下的核級泵、DCS儀控設備、放射性廢物處理設備、K1類及K3類或AP10001E級大截面動力電纜及乏燃料貯存格架等設備?!?解讀:2012年10月24日,《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這兩份文件被認為是核電重啟的重要標志。緊接著,廣東陽江四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四號核電機組、華能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工程、江蘇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相繼開工。一邊是到2015年,我國核電裝機要達到4000萬千瓦的規劃,一邊是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的強烈訴求,制造企業從中或多或少的嗅出一些利好氣息。

      燃氣輪機加快掌握核心技術

      政策:在《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400~500兆瓦級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多聯產及碳捕獲、分布式能源燃氣輪機發電示范工程、中/低熱值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示范工程等被列入“十二五”時期能源示范工程重點任務。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占總裝機容量約4%,到2030年,預計我國發電總裝機將達到26.57億千瓦,其中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將上升到9%左右。

      近幾年中國市場每年將新增15個大型天然氣發電項目,相當于新增30臺燃氣輪機。

      解讀:由于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需要,一個全新的以燃氣輪機做動力源的發電設備市場開始出現。但由于缺乏設計技術,且關鍵部件不能自主,我國燃氣輪機產業的發展一直都備受困擾。“十二五”期間能源裝備發展重點指出,將進一步推進現有燃氣輪機制造技術進步,研制小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開發重型燃氣輪機,提高高溫部件制造和實驗驗證能力。通過國家政策鼓勵和引導,必將使我國制造行業掌握燃機核心技術。

      水電開發提速設備市場擴容

      政策: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詳細列出了50多個在2015年前重點開工建設的水電項目。包括此前存在爭議的重慶小南海以及怒江項目,這體現出了我國開發水電的決心。按照“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將從2010年的2.2億千瓦增長到2.9億千瓦,年均增長5.7%。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蟄伏幾年的水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出現一輪爆發式增長。

      解讀:按照上述規劃,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分別達到2.6億千瓦和3000萬千瓦。分析認為,與水利水電裝備相關的市場,在“十二五”期間的容量將高達2280億元。其中,水泵行業的國內市場容量將達700億元,年均增速預計可達15%。而電線電纜在水利工程的應用也相當廣泛。與此同時,大型國產化水電機組被寫入“十二五”時期能源裝備發展重點:開展百萬千瓦級大型水輪機組技術研究,實現35萬千瓦、500米水頭以上大容量、高水頭抽水蓄能機組設計制造自主化,研制大型低水頭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

      風機制造水平將明顯提升

      政策: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投入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在全部發電量中的比重超過3%。其中,河北、蒙東、蒙西、吉林、甘肅酒泉、新疆哈密、江蘇沿海和山東沿海、黑龍江等大型風電基地所在省(區)風電裝機容量總計達到79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超過2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力爭風電發電量在全國發電量中的比重超過5%。

      解讀:過去的一年,中國風電制造商的生存現狀并不樂觀。“十二五”時期,風電機組整機設計和核心部件制造技術將取得突破,海上風電設備制造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體系。到2015年,形成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整機制造企業和10~15家優質零部件供應企業。進一步掌握7~10兆瓦級風電機組整機及大型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實現批量生產。

      智能電表市場進一步放量

      政策:1月中旬,國家電網公司300萬只智能電表網上招標正式公布中標名單,據知情人士分析,2013年國家電網的智能電表招標底數為5500萬只,實際招標量應該會超過7000萬只。據國家電網預計,“十二五”期間將有2.4億只電表更換為智能電表。2011和2012年國家電網智能電表計劃招標量分別為5500萬、5500萬只,實際智能電表招標量分別為約6766萬、7603萬只,兩年累計規劃完成率達到130.6%。智能電表的使用量大增,帶動整個設備背后相關的零部件生產商,從而帶動多個產業鏈發展。

      解讀:隨著我國智能電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加大對智能電網終端的建設工程,也成為其配套發展的當務之急,其中智能電表發展在此環境下,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智能電表需求量的大增將帶動諸多相關產業鏈條的快速發展,芯片、電解電容、液晶顯示屏等核心部件的生產研發將成為重點領域,電表維護修理等相關企業也將迎來利好消息。相關產業鏈條的快速發展對于智能電表和智能電網的建設有重大意義,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速度和規模邁入新的階段。

      光伏電站開發熱拯救組件商

      政策: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未來3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擴大6倍以上。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提出,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可直接在當地電網公司免費申請接入電網,旨在逐步掃清并網障礙。2013年將是光伏行業進入深度調整的一年。

      解讀:一邊是組件市場的大蕭條,一邊是光伏發電站需求漸暖。組件商正掀起一股光伏發電站投資熱潮。在我國光伏行業遭遇歐美雙反、出口下降之時,眾多企業把國內市場看做擺脫困境的“救命稻草”。有專家認為,今后五年和十年的光伏系統安裝量會大大超過當前制定的總量目標。初步估算,“十二五”光伏發電市場蛋糕將超過3000億元。事實上,光伏電站相關設備如逆變器、變流器以及相關下游組件已經釋放出一些利好消息。未來,研制兆瓦級光伏電站逆變、控制系統,培育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備生產制造能力,發展10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裝備將被提上日程。

      新能源汽車與儲能設施迎機遇

      政策:《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5次提到儲能,指出要結合充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天然氣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北京、上海、重慶等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配套建設充電樁、充(換)電站、天然氣加注站等服務網點。著力研發高性能動力電池和儲能設施,建立新能源汽車供能裝備制造、認證、檢測以及配套標準體系。到2015年,形成5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2013年1月23日,上海地方政策落實后首輛純電動汽車向用戶交車,第一塊免費新能源汽車專屬牌照同時送出。

      解讀: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充電站有望先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充電站建設年均投資有望達到30億元,年均增速50%以上,到2015年我國充電站建設投資有望達到48億元。與電站建設有關的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隨著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陸續放量,上游鋰資源、甲醇企業的價值也將進一步顯現。同時,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容量儲能系統,實現核心部件制造和系統集成的國產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配電網投資規模將繼續加大

      政策:2012年,我國配電網投資超過輸電網,全國供電可靠率達到99.948%。近年來,配電網投資總體呈現逐年遞增態勢,供電企業配電網、輸電網投入比值逐年增大。國家電網公司2012年配電網相對于輸電網的投入比為1.62倍;南方電網公司2012年配電網相對于輸電網的投入比達到1.56倍,為歷年最高。進入2013年,國家電網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92億元,其中電網投資3182億元,與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3307億元、電網投資3054億元相比,投資數額進一步增長。

      解讀:配電網投資規模的持續增長帶動變壓器、斷路器、繼電器等等一系列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市場的繼續擴容。按照“到2015年,初步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到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2015年基本解決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系薄弱以及供電‘卡脖子’和‘低電壓’問題,2020年全面建成結構完善、技術領先、高效互動、靈活可靠的現代配電網,重點城市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達國際先進水平”等目標,我國配電網相關設備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

    -->